|
|
“寫意中國——2017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中國畫作品展”開幕2017年12月29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青年畫院承辦的“寫意中國——2017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中國畫作品展”在我院美術館舉行開幕儀式。參加此次展覽的青年美術家共80人,參展作品共計160件。 開幕式現場 國家中央編辦原副主任王瀾明,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常務副院長、青年畫院院長盧禹舜,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兵,原副院長、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曾來德,中國女畫家協會主席孔紫,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主任何加林,青年畫院副院長、教學培訓部主任賈廣健,國畫院常務副院長梁占巖,副院長于文江,公共藝術院建筑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永剛,書法篆刻院副院長胡秋萍,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陳風新,辦公室主任喬宜男,藝術信息中心主任王平,外事辦主任張楠,創作研究部副主任楊越、趙培智,辦公室副主任董雷,教學培訓部副主任邱雷,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李崗,研究員王永亮、方向、李曉柱、郭子良、蔡大禮等領導及嘉賓出席了本次展覽開幕式。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青年畫院副院長賈廣健先后為該展致辭。參展藝術家代表王躍奎、謝青發言。開幕式由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主持。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在致辭中強調,國家畫院十分重視青年畫院年展,青年畫院作為國家畫院的特殊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支青春力量。青年畫院沒有固定研究員,需要廣泛聯系青年階層,在這樣的動態選取過程中,無論是美術家還是作品都要不斷地推陳出新。楊曉陽院長主張青年畫院應與七個專業院、五個中心一樣鼓勵弘揚個性、創新,堅持三個“打破”,打破門派、打破內外、打破專業,這是青年畫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及希望。除此之外,美術家們更應在作品中體現“中國精神”與“民族精神”,追求“大美”是未來永恒的發展目標。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對內代表國家,對外代表中國,“大國精神”“大國氣魄”的提出使得國家畫院不斷地向大國畫院邁進。同時,國家畫院將緊密關注青年畫院的建設,逐步建立清晰的發展思路,因此,青年畫院及各位美術家更要肩負起責任,擁有雄心壯志,不斷開拓眼界,明確未來目標,希望各位青年美術家在今后的藝術發展道路上能夠為中國美術事業做出貢獻。 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代表榮寶齋及榮寶齋畫院對此次展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唐輝院長談到三點:第一,國家畫院作為中國最高的學術平臺,不僅對國家文化發展的目標實施做了具體的工作落實,同時對各個專業院及青年畫院的成長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第二,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文化的全面發展、文化自信,中國文化不僅有“高原”還要有“高峰”,要培養當代大師名家,青年美術家應主動抱有對中國文化復興擔當的責任感。第三,幾十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相聚于此,應珍惜此次交流學習的機會。青年是未來,望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自身修為,更要尊重及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唐輝院長認為,此次展出作品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代青年畫作的水平青年畫院副院長賈廣健介紹了此次展覽的整體概況。作為一年一度重要的學術活動,青年畫院作為秉持著推動美術創作、發現美術人才、推進美術創新,致力于為青年美術家提供交流為宗旨的高平臺,積極倡導青年藝術家在創作研究中保持探索精神。此次參展以七零后的美術家為主,120幅作品以小品的形式展現。賈廣健院長殷切希望透過展覽能更細致地了解青年美術家當下的狀態,以及作品中呈現出青年獨有的活力與創造能力。最后,賈廣健院長感謝各界對國家畫院青年畫院的大力支持。 展覽現場 參展藝術家代表王躍奎、謝青分別表達了對此次展覽的看法。王躍奎在發言中感謝國家畫院及青年畫院對美術家的關心與關懷,國家畫院以弘揚正大氣象為宗旨,在引導青年美術家關注人生、關注社會,與時代、社會同呼吸、共命運的創作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他說,作為青年人,有信心和決心學習杰出榜樣,為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播而努力。謝青在發言中也感謝國家畫院及青年畫院給予的展示及相互學習借鑒的機會,希望在創作的道路上能夠取長補短,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不負期望。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國家畫院“寫意中國”系列年展是國家畫院的品牌性展覽,青年畫院是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美術家雖然年輕,但能感受到堅定的文化自信、自尊與自愛,以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把握和深入挖掘的實踐探索。青年強則國強,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在各位青年美術家身上,要講格調、講奉獻,抵制庸俗、媚俗,深入扎根人民,注入鮮明的時代氣息,并輔以藝術高度實現理想。近十年來,青年畫院的藝術實踐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帶來了豐富的成果。 藝術信心中心主任王平作為參展藝術家之一,他認為此次展覽圍繞“新”為主題,體現在新觀點、新語言、新題材等方面。展覽作品部分題材與生活相關聯,尤以對生活及細節的入微表達為主。從另一角度來看,作為處于新時代的青年美術家,應同時對時代性課題予以更多的關注。因此,青年美術家對待藝術要擁有開放性的胸懷,要不斷拓寬視野,以多種藝術語言充實自身。 |